Key Visual

主題10 風險行為

為何要提醒青少年避免風險行為?

從科學角度,青少年期的高風險行為很大程度是由於大腦負責規劃行為和控制衝動行為的部分發育出現滯後和不成熟,導致其控制能力不足,未能充分考慮行為的後果。大眾所關注的青少年風險行為,例如物質濫用的情況,有可能引致較嚴重的後果。一旦青少年形成濫用的習慣便難以戒除,惟有拒絕嘗試方是正途。

 

主要概念

  1. 讓青少年明白吸煙、飲酒和濫用藥物對健康的禍害(如成癮、損害器官功能、增加患心臟病和某些癌症風險、導致精神阻礙、增加其他風險行為和意外的機會等),以及其他負面影響和代價(金錢、社交、家庭、違法等)。
  2. 與學生進行新聞分析,探討青少年可能遇到的風險處境,以及可能發生的嚴重後果,更可讓學生假設身處其中時如何應對。
  3. 與學生討論冒險的好處與壞處,辨別勇敢不等於衝動,而謹慎又不等於膽小;通過價值澄清引導青少年立志成為既勇敢又謹慎的人,在面對抉擇時能做出穩妥和恰當的決定。
  4. 教師可藉體驗活動、義務工作、運動比賽和歷奇活動等多樣化方式,塑造青少年積極的人格特質,例如寬容、感恩、樂觀、勇敢、關愛、堅毅等。
  5. 讓學生討論在不同處境下(包括現實和網絡世界)如何以理性和非暴力的方式來處理衝突和不滿,以及如何堅定而不失禮貌地婉拒不合理和不情願的要求,並要堅決拒絕任何損害健康或有安全風險的要求或邀請。教師亦可在課堂進行模擬或角色扮演,把學生的意見及建議實行一遍,以測試意見及建議的可行性。
  6. 讓學生懂得在何種情況下(如被欺凌、被騷擾、被侵犯、受威脅、情緒低落、成癮等)須要向外尋求協助(包括家人、教師、社工、醫護人員、警察等),明白向他人傾訴心中所想和尋求協助都是勇敢的表現,要知道任何困難總有解決的方法,要對未來抱有希望。

 

關鍵字

#冒險與勇敢   #風險行為   #網絡欺凌   #價值觀教育

 

已註冊用戶可下載

►主題10全文(PDF)

 

返回

►指南綜覽    ►健康教育內涵    ►健康教育實務    ►使用細則
     

 

香港中文大學 © 2025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