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Visual

主題15 生命、老化與死亡

為何要與青少年探討生命、老化與死亡?

雖然青少年距離老化與死亡還有一段距離,但大多將來都會負起照顧年邁親人的責任,因此他們也要認識長者的需要及困難、照顧者的需要、學習如何與長者溝通等等,幫助他們達至「積極樂頤年」的狀態。青少年可以透過跨代共融的活動增加與長者溝通的機會,鍛煉溝通技巧,亦有助改變對長者的偏見。長者亦能透過與年輕人互動,獲得重新定義自我的機會,以正面的心態步進晚年。生死教育引導青少年探討死亡與生命的意義,幫助他們克服對死亡的恐懼和焦慮,推動他們學會掌控自己的生命,活出更有意義的人生。

 

主要概念

  1. 讓青少年認識老化是人生中的一個重要階段,並且更關注長者,與長者建立聯繫。青少年要了解長者的需要,學習與長者溝通的技巧。若青少年掌握這些知識和技巧,在未來可幫助親人適應老化帶來的問題,亦培養信心在未來參與照顧長者。教師可透探訪或訪談等跨代共融的活動,提供機會讓學生與長者建立聯繫和彼此認識。
  2. 通過與青少年探討死亡的本質、概念、價值觀與相關的主題,讓青少年認識死亡,擁抱成熟的死亡的概念及價值觀,知道面對親友死亡會經歷哀傷,及認識調適這些感情的方法。最終,讓青少年建立接受的能力,能應付面對死亡的焦慮及恐懼,並且能以「死亡」為師,領略人生的意義。
  3. 促使青少年思考生命的意義。認識追尋意義的途徑和方法,通過認識自我和建立自身的價值觀,培養出追尋意義的信念和行動。在生活中實踐正向及積極的生活態度,能夠珍惜生命並活出自己的人生。
  4. 教師可以不同的活動、遊戲和形式(探訪、義工服務、桌遊等),幫助學生反思相關問題。

 

關鍵字

#高齡化社會   #跨代共融   #生死教育 

 

已註冊用戶可下載

►主題15全文(PDF)

 

返回

►指南綜覽    ►健康教育內涵    ►健康教育實務    ►使用細則
     

 

香港中文大學 © 2025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