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Visual

主題13 個人成長與心靈發展

為何要與青少年探討個人成長與心靈發展?

壓力是人生中的一大課題,於青少年時期建立有效的壓力管理模式能提高抗逆能力,在應對壓力的過程中成長,讓青少年在往後的人生能在壓力下發揮潛能。培育青少年的成長思維亦有利於青少年的成長和抗壓能力。另外,提升青少年的精神健康素養可有效保障他們的精神健康,也可幫助身邊的親人和朋友。青少年也應該對精神疾病有更深認識,這有助識別自己及親友是否出現精神健康問題,亦可幫助改善社會對精神疾病誤解。

 

主要概念

  1. 讓青少年認識自我,透過了解自己的優點、缺點、專長、興趣、性格,也認識別人眼中的自己,從而更了解自己;建立正確的自我觀念,並能欣賞自己,及發展個人的性格和強項。
  2. 讓青少年對自身的情緒有更多認識,知道每個人都有喜、怒、哀、樂、懼等不同的情緒,檢視自身個人表達情緒的方法,並學會適當地宣洩情緒。教師可以透過活動、練習和情境,製造機會讓學生反思自身表達情緒的方式。
  3. 幫助青少年學會培養出合適自身的壓力管理方式,辨別壓力的來源,認識身體遇到壓力的徵狀及對健康的影響。青少年可同時了解個人心理上的需要,例如愛、關懷及接納等,並學習在愛、學業和遊戲之間平衡地發展;亦要學習理性思考方法,避免不合理的思維模式,例如以偏蓋全、過度自責等。
  4. 讓青少年認識精神健康急救知識與常見的精神疾病,並認識如何預防精神疾病及辨識精神疾病的病徵;了解常見精神疾病的治療方式和選擇,及如何在有需要為自己或他人尋求協助。
  5. 幫助青少年建立成長思維,使他們重視努力及自我挑戰,當遇上困難時,會自我激勵並聚焦於自我成長。此外,幫助青少年訂立人生目標和提升追求理想的動力,培養樂觀及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心靈。
  6. 教師可通過心理測驗、練習和遊戲,引起學生的興趣認識自己不同面向,並藉此培養學生不同的特質及幫助學生建立合適的壓力管理方式。

 

關鍵字

#壓力管理   #精神健康素養   #尋求協助   #成長思維

 

已註冊用戶可下載

►主題13全文(PDF)

 

返回

►指南綜覽    ►健康教育內涵    ►健康教育實務    ►使用細則
     

 

香港中文大學 © 2025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