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Visual

導論

讀者是誰?

本指南的主要對象是中學教師,而初中教師和相關的功能小組成員(健康校園組、體育組、輔導組等)尤其能夠從本指南獲得實用資料。此外,但凡關心學校事務的人,尤其是教育政策制訂者和履行健康教育計劃的人員也是本指南的對象,例如辦學團體和教育機構的成員、學校領導、課程發展人員、學校社工、教育研究人員等。因篇幅所限,在陳述教育建議時,我們統一稱呼讀者為教師或教育同工。

 

教師可以怎樣應用這些教材?

以下為「ASAP健康生涯規劃計劃」參與學校在2020和2021學年採用由項目組提供的教材的方式,可作為教師討論如何應用這些教材時的參考,詳細可參與教材大綱及本指南的第二部分︰

  • 有教師以中一學生為對象,藉體育科實施〈守護健康,鍛煉體適能〉單元,與項目組共同設計名為《運動最強》校本教育小冊子。教師讓學生進行一項「MVPA60挑戰」,鼓勵他們每天累積至少60分鐘中等至劇烈強度的體能活動。MVPA60是Moderate to 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 for 60 or more minutes a day的縮寫。在此補充,世衞對兒童及青少年的體能活動建議已調整為一週「平均」每天至少60分鐘(WHO, 2020a)。另有教師同樣以中一為對象,運用體育科的理論課時間實施該單元,一起探討運動的注意事項,並通過個案分析培養青少年的運動態度和體育精神。
  • 有教師以中一學生為對象,藉校本健康教育科結合兩個單元,包括與睡眠衞生有關的〈未充電先放電〉單元,以及有關沉溺行為的〈機不離手的世代〉單元,與項目組共同設計名為《瞓醒升呢》校本教育小冊子,幫助中一新生調整休息和打機時間,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更好地適應校園生活。
  • 有教師以中一女生為對象,藉科技與生活科實施〈顏值加加加〉單元,與項目組共同設計同名的校本教育小冊子,幫助學生建立正面的身體形象和具備基本護膚知識。教師在該科有關食物、本地飲食模式、烹調技巧和安全、餐桌禮儀、縫紉等內容之外加入建議的內容,並應用所提供的評估題目發展出整全的校本作業。
  • 有教師以中三學生為對象,藉生物科實施〈未充電先放電〉單元,進行有關睡眠衞生的學習活動,讓學生以智能手帶記錄睡眠時間及質素,及後進行專題探究,以小組形式探討青少年在睡前看手機、睡前吃得太飽或飲用含咖啡因飲料等因素對睡眠質素的影響。學生須以簡報展示研習成果。
  • 有教師以中三學生為對象,藉校本健康教育科實施〈沉着應戰〉單元,探討青少年的壓力來源及管理的技巧。青少年因學業、選科或其他原因或感到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使得探討壓力管理這課題尤其重要。該校教師與初中各級學生在每循環周有特定課時探討不同健康課題,亦由於該科以課業和專題探究來評估學生表現而不設考試,學生沒有應考該科的壓力。另有其他參與學校交由輔導組應用這單元提供的教材,與項目組設計名為《正向生活─壓力同行》以及《彩色人生由紓壓開始》的校本教育小冊子,配合全級和小組活動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 有教師以中三學生為對象,藉科技與生活科實施〈牙齒精兵〉單元,教導青少年正確的刷牙技巧及護齒常識。及後,部分來自基層家庭的不同年級學生有機會接受慈善團體的外展牙科服務車到校提供的一次牙齒檢查。有教師表示,由於學校為高中學生開辦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科作為選修科目之一,學校特意為中三學生設計體驗課程,讓他們嘗試參與相關的學習活動,而ASAP計劃正好作為此類體驗課程的教材,內容既學術又生活化。

 

通過科目進行健康教育的特點為何?

視乎學校對健康教育的方針和定位,我們觀察到有學校為初中學生開設健康教育核心科目(Core health-education subject),編排特定課時專門而獨立地進行健康教育,亦有學校以其他現有科目作為載體科目(Carrier subject),通過加強其中與健康相關的課題來進行健康教育。理論上,學校還可以將健康課題納入多個現有科目中(Infusion across subjects),讓校內大部分教師在健康教育上都擔當一定的角色。

世衞比較了上述三種推展模式的利與弊,認為核心健康教育科目的好處很多,例如允許以一種循序漸進的方式從初階的健康概念建立較高階的概念,亦由於有明確課時分配給各個健康課題,令健康教育的規劃與評估更有成效(WHO, 2003)。以載體科目推展健康教育亦被視為一種可行策略,因為載體科目(例如︰科技與生活科、體育科、生物科)的教師有能力將他們認為值得關注的健康課題與原有的內容聯繫一起,在找到相關性後,通過課程調適便可隨即實施,過程相對較快,而教師可運用的資源和對講授健康主題的信心亦較充足。世衞認為最後一種將健康課題納入多個現有科目的策略相對不理想,因為當健康教育穿插在各個主要科目中,難免會被忽略或因教授時間不足而留於蜻蜓點水,建議這類學校朝向以載體科目的方式發展,令健康教育在整個課程中置於較為重要的位置(WHO, 2003)。

 

在現有緊密的課程下還可怎樣應用這些教材?

  • 學校不時舉辦遊學團或境外交流活動。有教師希望把握出發前的時機,向學生實施〈帶着行李去旅行〉單元,作為行程前的準備和培訓。
  • 閱讀是學生汲取知識的途徑,而藝術創作是讓人表達想法和情感的渠道。有教師從ASAP計劃提供的教材挑選關於體能活動、睡眠健康和健康使用電子屏幕產品等課文,作為指定閱讀文章,在培育學生閱讀能力之同時,亦向他們灌輸健康信息。及後,學生通過海報設計,將從文章領會的健康生活原則表達出來。這方案亦已順利實施,學生作品可作為校內以至社區宣傳之用。
  • 服務學習是培育學生正面價值觀的策略。有教師希望讓學生在完成有關與長者相處的培訓後,安排部分學生接受後續的理髮培訓,然後與長者中心合作,以替長者理髮作為一次服務學習;另有學生打算為長者籌辦美妝與照相活動,並通過訪問記錄長者的生命故事。〈生命禮讚〉單元可以作為服務學習的培訓內容,讓青少年認識長者的健康變化,領略與他們相處之道。
  • 學生健康大使是一種授予學生宣揚使命和委託責任的策略,在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服務態度的同時,亦發揮朋輩教育作用。學生健康大使的服務形式各有不同,有的以班代表形式協助在班中發放健康資訊,有的是由教師先選出的熱心學生,在舉辦活動時才協助推行,還有教師進一步為健康大使提供培訓、當值和籌辦活動的機會。我們亦知道有學校配合開設的健康教育科目,凡修讀的學生皆成為健康大使,需要在合適的場合應用所學,向他人宣傳健康信息。曾有教師希望選取〈生命禮讚〉單元的部分內容,讓學生探討與長者相處之道,探討有關器官捐贈的議題,並以向低年級推廣器官捐贈信息作為一次「其他學習經歷」。此外,有教師打算安排健康大使向低年級正確潔齒方法,並選取〈牙齒精兵〉單元的部分內容,增進健康大使自身的知識。

 

分享這些意念的目的是拋磚引玉,望激發讀者的創意,在緊密的課程中找到健康教育切入點,通過各種的教學方法及非常規課程幫助學生培養健康知識和技能。閱讀、藝術創作、服務學習、朋輩教育等都是學校常用的教育策略和活動方式,教師不妨提出以健康生活或本指南建議的內涵為題,與學生發展有趣的實踐活動。我們參與過不少由中學生籌辦和主持的健康活動,發現這些經驗對鞏固學生自身的健康知識,以至提升信心、溝通與協作能力、解難能力、責任感和對學校的歸屬感等各方面都有正面作用。你可檢視現有的校本計劃和平台、開闢新平台或協調校外社區資源,為學生發掘更多服務他人和宣揚健康的機會,例如校園電視台、短片製作、校訊、壁報、健康周、開放日、社區宣傳、義工服務等。

 

了解更多

本指南也探討︰甚麼是生活技能?健康其實是指甚麼?世界衞生組織所指的核心能力與課程發展議會所指的共通能力有何異同?甚麼是健康素養?培養健康養有哪些正面作用?甚麼是健康教育?香港政府對青少年的健康促進方針為何?世衞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學校課程有哪些建議?

 

已註冊用戶可下載

►導論全文(PDF)

 

返回

►指南綜覽    ►健康教育內涵    ►健康教育實務    ►使用細則
     

 

香港中文大學 © 2025 版權所有